产品介绍
目前国内的“无感支付”停车场占比还相对较小,主要原因在于没能形成完整的生态。各个厂商之间的数据没能互通,车主无法获得连续完整的体验。这一问题在高速收费站同样存在,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,但不难判断,随着规模扩大双方必然要寻找融合共存之道。
和ETC收费的区别?
“无感支付”这个高大上的概念常常让人忘记它的本质仍是不停车支付,其实借助ETC系统的不停车支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。那么在已经有了ETC的前提下,是否还有必要花大力气去推广基于车牌识别和移动支付的“无感支付”呢?
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,在此仅指使用OBU的ETC系统,在高速上已经有成熟应用,目前有部分企业正在推动ETC走进停车场,但是随着车牌识别技术的崛起,ETC在停车场的应用不太乐观。而且ETC的模式比较“重”,首先用户需要办理OBU车载单元,可以线上预约线下安装,也可以去网点办理,有专门管理OBU发放的企业,北京有速通卡,在广东有粤通卡。其次,需要安装ETC的系统,且需要配置读取OBU的RSU设备。但ETC的好处是,目前已经拥有海量的用户,在一些公车应用上,OBU方便企业的费用报销。
ETC虽然很方便而且已经发展了很多年,但渗透率只有38%左右,原因就在于其用户体验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比如功能单一、申请流程繁琐、开发票很麻烦、存在“黑科技”盗刷的风险等。这给了“无感支付”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基于移动支付技术的“无感支付”,其优点在于非常开放、与社会应用结合紧密、操作简单,但如何与高速公路系统对接是横亘在它面前的一座大山。
现阶段“无感支付”还无法对规模庞大、标准成熟的ETC造成竞争,但随着后者不断发展,二者的竞争不可避免。ETC目前正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使用体验,但因为规模庞大、牵一发而动全身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。
“无感支付”发展迅速,但随着规模扩大一定会承受压力并遇到许多问题。比如未来要实现不停车支付就必须引入信用系统,如何将大部分信用分达不到要求的用户也引入到系统中,形成足够大的规模,是企业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另外,能够享受足够大的优惠,也是决定“无感支付”能否与ETC竞争的关键因素